话说回来,在湖北襄阳的宜城市小河镇,有条刚开街就火出圈的美食街——高康美食街。怎么说呢...你懂的,现在但凡是个景点都爱自称"网红"淘配网,但这条街可是实打实用60张圆桌摆出千人大宴,靠着一道"高鸡"让外地游客专门驱车来尝鲜。
国道改道腾出的"致富路"
其实五年前,这里还是346国道穿村而过的普通村落。当地村民回忆:"以前大货车轰隆隆开过去,谁有心思搞餐饮?"转机出现在政府把国道改线到村外,腾出来的老街摇身一变成了美食主战场。对了突然想起,现在街口还保留着当年铺路的青石板,新铺的柏油路和这些老石头拼在一起,莫名有种时空交错感。
2022年启动的改造工程是真下了血本——32家农家乐统一换上灰瓦白墙的荆楚风格,每家门口挂着竹编灯笼,晚上亮灯时像条发光的长龙。最绝的是政府给每家补贴了明厨亮灶改造费,现在游客能隔着玻璃看厨师现炒"高鸡",锅气混着辣椒香直接往人鼻子里钻。
日均千人打卡的"高鸡"密码淘配网
展开剩余74%要说这条街的灵魂,肯定是那道用秘制酱料焖烧的"高鸡"。本地厨师老李边颠勺边揭秘:"别看现在家家都会做,正宗做法得用三年以上的散养土鸡,配上我们后山采的二十多种草药..."话没说完就被老板娘打断:"祖宗传下来的方子哪能随便说!"
据统计,现在整条街日均消耗活鸡就超过300只,周末更要翻倍。最火的那家"高记农家乐"年营业额直奔500万,老板偷偷说光外卖真空包装的酱料月销都能买辆小轿车。不过要说体验感,还是得坐在露天的红灯笼下,就着晚风撕开烫手的鸡腿,那才叫过瘾。
千人大宴背后的文旅算盘
今年开街那天搞的品鸡宴绝对是大手笔——60张圆桌顺着街道蜿蜒排开淘配网,每桌标配八大盆农家菜。隔壁桌从武汉来的阿姨边啃鸡翅边感慨:"在城里吃顿饭人均上百,这儿免费还管饱!"其实政府这笔账算得精明,当天吸引的千名游客后续带来的住宿、特产消费早回本了。
现在整条街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:街头现做现卖的艾草糍粑,街尾老作坊的芝麻香油,甚至还有体验式养鸡场让城里孩子捡鸡蛋。文旅局工作人员透露,接下来要开发"高鸡"主题民宿,把二楼改造成透明厨房,客人躺着就能看楼下杀鸡宰鹅...这个画面想想还挺带感?
从"路边摊"到"地标"的蜕变
五年前还在国道边摆塑料凳的小饭馆,现在都鸟枪换炮了。最明显的改变是价格——原先38元一份的土鸡煲现在卖到128元,游客反而觉得"便宜",因为配上定制的粗陶砂锅和穿着蓝印花布的服务员,这钱花得值啊。
周末经常能看到扛着单反的年轻人,就为拍炊烟升起时整条街的热闹劲儿。有个抖音博主把啃鸡爪的视频拍出武侠片效果,直接带火了个新词条#高康街绝味鸡爪#。当地老人看着穿汉服打卡的姑娘们直摇头:"我们祖辈做鸡是为了吃饱,现在年轻人吃鸡是为了拍饱..."
藏在美食里的乡村振兴
可能很多人不知道,这条街10家年入百万的农家乐老板里,有6个是返乡年轻人。90后小高放弃深圳IT工作回来接手家里餐馆,他开发的"高鸡汉堡"用馒头夹辣子鸡,居然成了爆款。"城里人就爱这种土洋结合的感觉,"他指着墙上用簸箕当装饰的ins风照片墙笑道。
现在村里跟着沾光——养鸡户老王家订单涨了三倍,种香葱的李婶每天光送货就跑五趟。最有趣的是街角新开的"鸡文化博物馆",用全息投影展示从汉代陶鸡到现代肯德基的演变史...要不说现在搞旅游没点文化底蕴还真不行。
尾声不叫尾声的碎碎念
上个月再去时发现新开了家精酿啤酒屋,老板用"高鸡"酱料研发了麻辣味啤酒。怎么说呢...第一口差点喷出来淘配网,第二口居然有点上头。这条街就像这杯怪味啤酒,把最土的食材玩出最潮的花样——或许这就是它能从湖北小山沟火到全网的秘密?
发布于:广东省迎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